张亮和张君不愧是父子,张君临死前也说过类似的话。张亮骂李牧尘有娘生没娘养的废物,就等于骂唐王,侮辱当今圣上那可是杀头的大罪。
“微臣知错,臣之意并非殿下理解的那般。”张亮连忙跪地求饶,磕头声音可谓响亮。
李世民阴着脸,他低声道:“朕念及你丧子之痛,姑且不与你计较。”
“谢陛下不杀之恩。”
接下来就到了李牧尘的审判时间。
李世民摆摆手,张亮退到一侧,李世民道:“犯人李牧尘,你可知罪?”
“儿臣不懂,不知父皇此话何意?”
李世民皱了皱眉,带有几分不悦,李牧尘不会不知道他心情的变化,他大学主修心理学,最擅长的是微表情。
“你当街捅杀刑部尚书之子,人证物证具在,你还认罪。”李世民怒道。
李牧尘不急不缓,没有一点儿惊慌,对此,袁天罡表现出满意的神色。
“儿臣一人做事一人当,不否认杀死了张大人之子。”
“这么说你认罪?”
“父皇,您切慢慢听我说来。”
“你是罪犯,朕乃审判官,此刻朕不是你的父皇。”李世民道。
“遵命。”
他的话,深深刺痛了李牧尘的心,虎毒尚且不食子,唐王说话至此,由此可见李牧尘多么不受待见。
也正因如此,更加笃定李牧尘要坐上那至尊之位,唐王的冷酷让李牧尘彻底心寒,他与唐王之间的父子情从这句话开始,恩断义绝,以后他就是他,唐王就是唐王。
贞观23年,如今已经是第十八个年头,也就意味着五年后,众皇子间将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的夺嫡之路。
“你继续说。”李世民说道。
“请问皇上,杀人就一定是犯罪吗?您随祖父争战杀手,推翻隋杨暴君,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,死在皇上您收下的人何止百千,难道这算是犯罪吗?”
“朕乃顺天命、合民意,行大义大举,岂可与尔等相提可论?”李世民说道。
李牧尘等到就是他这句话。
“隋炀帝无德,国家在他的手中,百姓民不聊生,痛苦不堪,皇上率领众部顺天合意,开创大唐‘贞观盛世’,此乃正义之举,儿臣无可辩驳。”
推翻隋朝,已过近乎二十余载,百姓皆已淡忘,百姓也相对安居乐业,李牧尘如今重提,虽让李世民感到敏感,不过他的一番恭维之词倒是非常受用。
世人没有不喜欢听赞美之词,李世民也不例外,特别是朝廷还有一位魏大人,整日与他唱反调,李牧尘的赞美效果出奇的好。
“儿臣还有一事要说。”
“说!”李世民说话的口气,明显有了好转。
“大唐百姓经历硝烟弥漫的战火岁月,最渴望的便是和平,皇上做到了,国家休养生息,百姓安居乐业,开创亘古未有的“贞观盛世”,这一切的功劳都要归结于皇上您的勤政爱民。”
唐王和众臣不解李牧尘到底想要表达什么,从李世民的前后表情变化,可以看得出,他心情很愉悦。
袁天罡一直凝视着李牧尘,心有所想。
“而正是如此盛世,却有人妄图想要颠覆皇上的天下,请问皇上,此人该当何罪??”
造反可是大罪,当李牧尘说出‘颠覆’二字之时,所有人的脸色为之一变,特别是唐王,他的天下就是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,对于李牧尘的话特别敏感和反感。
“放肆!!”
李世民大声呵斥。
朝堂之上,大臣们全部跪下低头。
“李牧尘,你可知道刚才那番话该当何罪?”
李牧尘跪地,抱拳说道:“皇上息怒,那番话并非出自儿臣之口。”
“是谁?找他出来!!”李世民愤怒到眼睛发生红色。
“这恐怕…….”
“恐怕什么?”
李牧尘瞟了一眼张亮,嘴角露出一抹不易被发现的弧度,“他恐怕是出不来了,只能躺着被抬过来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说出那番大逆不道的话正是刑部尚书张大人之子张君!!”
李牧尘一下子将矛头转移到张亮身上,让他成为众矢之的。
张亮突然站出来反驳道:“你…….你胡说…….,陛下,小儿虽然顽劣,却决然不会说出这番话来,一定是李牧…….牧王冤枉小儿。”
“张大人说我冤枉你的儿子,请问张大人,令公子死的时候你在什么地方?”
“我正在府中。”
“那好,我再问你,你和皇上,你们二人谁更尊贵?”李牧尘说道。
除非张亮不想活了才回答自己更尊贵,张亮诚惶诚恐的说道:“皇上乃是真命天子,微臣岂敢与皇上相比。”
“我还以为张大人会说自己更尊贵呢。”李牧尘呵呵说道,倒是张亮额头冒虚汗,时不时用手帕擦拭着。
“有点儿意思。”袁天罡心说道,他相信接下来一定会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。
“那张大人可知你那宝贝儿子是怎么说的吗??”
张亮眼睛中既充满着愤怒,又充满着惊恐。愤怒是李牧尘杀人还能理直气壮,惊恐的是畏惧李世民的权威。
“你的宝贝儿子说,他的爹比我的爹更尊贵,你知道此话什么意思吗??”李牧尘话已至此,已经不需要多言。
在古代,朝堂之上的斗争,远比那些在外杀敌的将士们经历的血雨腥风更加残酷,大明宫内,充斥着无声的斗争,对手会抓住你的一句话,哪怕一个字都有可能是致命的。
为什么古代大兴文字狱,很重要的就是党派斗争,皇上错信他人,导致一人殒命,无论那人是否真有此意,生死之间只在一言一语。
张君的话,在他说出口的那刻起,就已经犯下滔天大罪,谋反叛乱者,杀无赦!!
“皇上,张君犯上作乱,妖言惑众,企图颠覆我大唐盛世,若放任此人,他日必成大患,您还觉得儿臣不该杀此人吗?”
李世民的观念一下子转到李牧尘这边,李牧尘说话句句在理,就算张君没有犯上作乱,但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谋反的苗头,那也是杀头的大罪。古代君王最偏爱的就是揣摩别人的心思。
见唐王产生斩杀李牧尘的念头,张亮立即反驳:“冤枉啊陛下,牧王殿下知道小儿已死,死无对证,嘴巴长在他的身上,无论牧王殿下说什么也无人可以证明,请陛下明察。”
“张大人说我冤枉令公子,那你可有证据证明他没说此话?”
关于张君死亡的消息,是他听随张君一起出门的下人口中听说的,下人们为了怕张亮一怒之下将他们杀了,所以随意编造了几段话将屎盆子扣在李牧尘身上,多一个不多,少一个不少,反正李牧尘杀人的事实无可否定。
张亮一时语塞,他总不能说他是从下人哪里听来的,这样的话,完全不存在说服力,如此一来,反倒让李牧尘翻身,不能报杀子之仇。
“张良不说话,就是不否认我的说法,对嘛?”
“你…….胡说,小儿尸骨未寒,你却在陛下面前说风凉话,诬陷小儿。”
“我说的可都是实话,怎么算作风凉话呢,皇上英明武断,他心中自然会判断真假,又何须你我二人争个你死我活呢。”
张亮心慌的很,他堂堂一个刑部尚书,被长安城最出名的废物逼迫到如此地步,样子窘迫,其他大臣们都在看在笑话。只是没想到,曾经的废物,为何一夜之间变的伶牙俐齿,完全跟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“你……你又有什么证据证明你说过的话?”张亮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,灵机一动,反将一军。
张君一死,那被他救的小姑娘也律例上不可能成为证人,她的话自然不能算数,看热闹的百姓,肯定不会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。
就在张君说完那话以后,突然有人从大臣中站出来。
“我!我看见了。”
所有人将目光转向于他,说话的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那一直观察李牧尘的袁天罡。
(小说未完,请翻页阅读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