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第一赘婿

宋朝第一赘婿


男主:宁毅      女主:苏檀儿,聂云竹,陆红提
作者:愤怒的香蕉      状态:连载中
最新章节:第一一二三章 决裂(十)    2024-07-07
愤怒的香蕉的爆款历史文《赘婿》有几个女主?宁毅的女人蛮多的,有苏檀儿,聂云竹,陆红提,刘西瓜,元锦儿,蝉儿等。 武朝末年,岁月峥嵘,天下纷乱,金辽相抗,局势动荡,百年屈辱,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,天祚帝、完颜阿骨打、吴乞买,成吉思汗铁木真、札木合、赤老温、木华黎、博尔忽、博尔术、秦桧、岳飞、李纲、种师道、唐恪、吴敏、耿南仲、张邦昌,忠臣与奸臣的较量,英雄与枭雄的博弈,胡虏南下,百万铁骑叩雁门,江山沦陷,生灵涂炭,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,先行者的哭泣、呐喊与悲怆…… 而在这之前一

  章节目录:

第五章秦老

“就知道是这样……”宁毅偏着头好一阵,垮下肩膀,长长地吐出一口气,随后坐到后方的路面上。两人在河边大眼瞪小眼好一阵,宁毅抬了抬手:“没事了吧?”

女子瞪着他,不说话。

“没事就行了。”宁毅撇撇嘴,转身往来的方向走去。

后方,那女子也是缩着身子坐在那儿,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逐渐在了道路的那头……

按照宁毅之前的计划,原本是打算跑一圈之后直接去豫山书院的,此时全身湿透,便只好折回去换衣服。

走出不远,倒是遇上了认识的人,那是见过了几面的秦老家的小妾。

小妾名为芸娘,三十多岁,一身素衣荆钗的农妇打扮,手上提了一只藤篮,里面是些刚刚在附近地里摘下的新鲜蔬果,看见宁毅,一脸讶然。

稍稍打过招呼之后,芸娘问起发生了什么事情,宁毅指指不远处的秦淮河:“掉河里了。

芸娘笑笑,不再多问,只是让宁毅随她往一旁的宅子过去:“秋日风大,公子就这样走回去,明日怕是要感冒了,宁公子既是老爷好友,勿要客气。老爷此时也在家……哦,昨日还说起公子这几日未去下棋呢。”

宁毅知道秦老知道住在这边,却还没有来过。这时候随芸娘进门,便在客厅见到了正拿着一卷古简在看的老人。他此时的神态严肃认真,甚至隐隐透着一股权威般的威严,见有人进来,抬头眯着眼睛看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,似是有些哑然失笑的样子,芸娘笑着走过去,还没说话,他便点了点头。

“让小虹准备热水,芸娘,你去将大郎的衣服拿一套出来……哈哈,立恒小友,你这是怎么回事?”

宁毅便也无奈地苦笑着,摊了摊手,“你这老头幸灾乐祸。”

秦家的宅子不算大,但也能算是不错的富裕家庭了,前前后后打理得井井有条,让人感觉充实,充满书香气与生活气的宅子。

秦老的原配是个相当平易与和气的妇人,五十多岁的年纪,平日里操持这个家,侍弄些瓜果,秦夫人与芸娘的感情也好,这样的夫妻三人,大概算得上一夫多妻制之下的模范家庭了。

待到宁毅洗过热水澡,换上新衣服出来,秦夫人上下打量着他的装扮,甚是喜欢:“老爷,宁公子穿上这身衣衫,倒是与大郎有几分相似。”

老人有两个儿子,都在外地。听夫人这样说,秦老点点头,随后才问起宁毅为何坠河,宁毅将之前发生的倒霉事情说出来,老人又是一番大笑。

不一会儿,秦夫人准备好了早餐,招呼着秦老与宁毅过去,席间聊起宁毅在豫山书院最初的这几天课程感受,在秦老来说,宁毅再教书上纯属菜鸟,自然免不了笑骂几句宁毅误人子弟,随后又聊到中秋节的事情上去。

“濮园诗会么……濮家那六船连舫,有趣倒还是蛮有趣的,不过前去之人大抵倒是无甚诗才,若说令众多才子趋之若鹜的,终究还是潘家的止水诗会……”

“每年中秋诗会,止水书院那边总归有几首好诗词出来。潘家三代翰林,若是身有才学欲求闻达的,也总是愿意走走那边的门路……”

“既然准备了要去参加,立恒小友可有准备什么诗作么,潘家那边也有几个棋友,你若有意,倒可以去要张请柬来。”

秦老说完,望着桌子对面的宁毅。

宁毅倒是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懂诗词,纯粹去濮园看看热闹。”

他拒绝得轻描淡写,秦老便也不好再说什么,吃完早餐,外间日头已高,宁毅也得告辞去往豫山书院了,待送他到门口目送他远去之后,芸娘才在秦老身边笑着问道:“老爷,这宁公子莫非真不懂诗词?”

“你说呢?”

芸娘眨眨眼睛:“骗人的?”

“呵呵,他到底会不会,我可也是弄不明白,若是最初那几日他这般说出来,我倒是信的。现在嘛,那就难说了。”秦老摇头笑了笑,“我这一生阅人甚多,或沽名钓誉或真有才学的年轻人也都有见识过,只有这宁家小子,着实让人看不懂他的想法……”

宁毅进入豫山书院。

书院目前一共四十九名学员,老师七名,此外还有厨娘、杂役之类的下人数名。

苏家对这书院是花了大功夫的,可惜或者是这些老师都不甚靠谱,或者是这帮学生恰巧都资质愚钝,书院一直没出什么成绩,因此这书院的性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技术学院。若是家中真存了让孩子走科举当官这条路的,那么他们多半会让孩子在十二岁之前转去更好的学院。

宁毅在这里已经任教三天,院长苏崇华对他不错,考虑到宁毅其实没什么才学——大家都这样说——因此让他执教的是刚刚启蒙不久的十多个孩子,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,其中甚至还有两名梳着辫子的小姑娘,都是苏家的亲戚,让她们识些字。

上一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下一页